Search

疫情升級,我能做什麼?

可惜自己不是「醫生」,只是「書生」。
  • Share this:

疫情升級,我能做什麼?

可惜自己不是「醫生」,只是「書生」。

書生能做的有限。最基本的是約束自己,減少外出,不要被感染,不要感染別人。

此外呢?

過去一週,我跟大家一樣,每天盯著手機追疫情。下午兩點最難熬。看到確診數字下不來,心情跌入谷底。於是更頻繁上網,翻箱倒櫃找好消息。新一批疫苗抵台,鬆口氣。但想到僧多粥少,還是洩氣。

我跟大家一樣,減少外出。在家能做什麼?工作之餘,就是看書。看書讓我暫時放下手機和電腦,逃到一個沒疫情的地方。像從車水馬龍的大街側身鑽進小巷,還是聽得到大街的噪音,但暫時沒有摩托車呼嘯而過。

在那半小時、一小時,我找到一種平靜。書中某些話,甚至讓我開始記筆記。停水和停電,也發生在疫情中的心智。但在看書的短暫時間,我恢復供電。

然後腦中的燈泡一亮,我可以做一件事:帶大家看書!

看著疫情新聞的標題,我不敢掉以輕心,但我知道這會過去。

看著筆記本上潦草的筆跡,我知道這在當下無濟於事,但長期是一種養分。

我希望自己能有立即、實際的貢獻,但我不能。但這並不代表我便在抗疫中缺席。我還是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,做些利人利己的事。

你也可以。

從這禮拜六下午,每個週末,我邀一位朋友,在線上聊一本書。希望幫大家消磨時間、平撫焦慮、增加心靈的抗體。

也許這會啟發你組織你自己的線上讀書會。在這隔絕時刻,陪伴彼此,也滋養自己。

明天下午,我找了廣播老搭檔曉煒老師,一起讀《愛因斯坦傳》。

為什麼此時要談愛因斯坦?

因為他是當代最重要的科學家,也是公正、善良、真理的化身。

而科學、公正、善良、真理,是此時我們,最需要的特質。

1914年,一位同事跟愛因斯坦相約參觀天文臺。他們約在一座橋上。這位同事有事耽擱,事先通知愛因斯坦。愛因斯坦說:「沒關係,我在橋上等你就是了。」   

「不過這會耽誤您的時間。」

「完全不會!我什麼地方都可以工作。難道我在橋上的思考,會比在家少嗎?」

我在橋上等你:
https://www.joinclubhouse.com/event/xXJ0LDQ3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